支援運動員
體院十分重視運動員的全人發展,並一直積極推行相應的運動員教育和職涯支援服務,以滿足他們在運動生涯中不同階段的需要。
2018/19與大學簽訂的合作備忘錄數目
2018/19 透過合作備忘錄入讀大學的精英運動員數目
在夥伴學校計劃下就讀的運動員數目
2018/19入讀大學的夥伴學校運動員數目
教育支援
體院於2015年與英基學校協會及林大輝中學合作,推出夥伴學校計劃,為年輕運動員提供度身訂造的課程,以滿足其訓練及教育需要,讓他們能夠投身全職訓練,同時繼續高中學業。2017/18學年標記著首批於夥伴學校計劃下就讀的學生運動員完成高中程度教育。19名畢業運動員當中,七人獲大學取錄。另外,26名運動員成功於2018/19學年參與夥伴學校計劃。截至2019年3月31日,共有61名運動員正於夥伴學校就讀。
年度內,體院與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截至2019年3月31日,體院已與九間大專院校簽訂合作備忘錄,協助運動員於運動生涯中兼顧體學雙軌發展。2018/19學年,共25名來自13個「A級」及一個「B級」支援精英體育項目的運動員透過合作備忘錄修讀不同的課程,其中10人於2018亞運會為香港贏得合共四面獎牌,彰顯體學雙軌發展模式的成效。
此外,體院為運動員提供多項教育及職業規劃服務,包括補習、進修資助,以及為入讀夥伴學校的運動員而設的獎學金。截至2019年3月31日,共有320名運動員受惠於各項教育支援服務。
運動員亦可透過香港運動員基金申請修讀專上院校課程的學費及生活津貼資助。2018/19年度,基金共批出逾301萬港元,資助21名運動員直至2023/24學年的學費開支及生活津貼。獲資助的運動員包括:
獲資助運動員 | |
---|---|
田徑 溫顯頌 體育舞蹈/ 蔡旻晉 劍擊 陳彥霏 滾軸運動 盧伍旋 賽艇 周義評 欖球 郭柏雅 | 壁球 何子樂 游泳 葉穎寶 跆拳道 羅倩兒 三項鐵人 Bailee Brown 滑浪風帆 陳晞文 武術 劉紫康 |
政府在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將向香港運動員基金注資2.5億港元,以提高獎學金額支援精英運動員體學雙軌發展,並增加全職運動員退役時可獲得的現金獎勵。
職涯發展
除教育支援外,體院透過「精英教練工作體驗計劃」協助運動員於退役後轉型為專業教練。此計劃向準備於兩年內退役的運動員提供教練技巧培訓和汲取工作經驗的機會,為退役後的第二事業作好準備。計劃於2008年推出,並由2013年起獲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贊助,至今已有29位運動員受惠。
由民政事務局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教育局和體院協辦的「學校體育計劃推廣主任計劃」,亦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在職培訓機會,同時加強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給予中學生更多參與運動的機會。計劃第二階段共有23名退役運動員於23間中學擔任學校體育計劃推廣主任,並已於2018年8月完成。
於2015年在香港運動員基金下成立的精英運動員優秀表現嘉許計劃,繼續為退役運動員提供支援,協助他們轉型發展,開展第二事業。年度內,計劃撥出198萬港元予七名合資格的退役運動員,包括陳祉嘉 (羽毛球)、楊翠玲 (劍擊)、張均樂 (空手道)、羅曉峰 (賽艇)、王馨悅 (滑冰)、甘兆麟 (保齡球)及楊偉基 (保齡球)。
社交及個人發展
體院亦為運動員度身訂造不同計劃,讓他們在全情投入精英訓練之餘,亦能兼顧社交及個人發展。
年度內,體院為809位獎學金運動員舉辦了42個工作坊及體驗活動,學習不同範疇的知識,包括傳媒應對、形象建立、目標制訂、團隊建立、公眾演講及財務管理等。
由港協暨奧委會及體院合辦的奧林匹克主義體驗營,是運動員發展計劃的重要一環。活動於2019年2月舉行,共有26名來自六個「A級」及「B級」支援精英體育項目的運動員參加,學習奧林匹克主義的核心價值。
運動員亦有機會與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進行交流,加深認識不同地方的體育制度及發展。在2018年12月3至7日期間,體院為15名運動員舉辦交流團,到訪中華台北的國家訓練中心及多所大學,了解當地運動員的體育發展進程,以及對運動員兼顧訓練與學業的支援。此外,體院亦安排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供運動員探索當地傳統。
隨著全職精英運動員人數不斷上升,體院改建26間體育旅舍客房為運動員宿舍,將宿位增至422個,為運動員提供舒適和專業的訓練環境。截至2019年3月31日,共有386名運動員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