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頁面橫幅
頁面橫幅覆蓋

國際賽成績

國際與本地體壇疫後迅速復甦,香港運動員更發揮出色,在大型運動會中創造歷史,先後在綜合運動會、世界錦標賽、亞洲錦標賽等賽事奪得合共550面獎牌,包括146面金牌,部分更是香港首面獎牌,實現零的突破。

世界錦標賽獎牌數目

10

成年組

1

青少年組

亞洲錦標賽獎牌數目

10

成年組

1

青少年組

國際賽成績*

70

* 根據精英體育資助制度通用計分表取得最少四分的成績

國際綜合項目運動會

成都202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28.7 - 8.8.2023 中國成都)

左起:蔡俊彥、張家朗、吳諾弘和李逸朗(劍擊)
左起:蔡俊彥、張家朗、吳諾弘和李逸朗(劍擊)
佘繕妡(劍擊)
佘繕妡(劍擊)
許得恩(武術)
許得恩(武術)

中國香港代表團由142名運動員和63名工作人員組成,出戰本屆賽事共12個比賽項目,最終勇奪4金1銀7銅共12面獎牌,其中11面獎牌由16名體院獎學金運動員贏得。

 

武術運動員許得恩於男子太極劍項目先拔頭籌,為港隊取得賽事首金。劍擊運動員佘繕妡在女子重劍個人項目再奪一金,及後另一劍手張家朗於男子花劍個人項目稱王,並夥拍蔡俊彥、李逸朗及吳諾弘在男子花劍團體項目奪魁。

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成都202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成都202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為表揚香港運動員於本屆賽事的卓越表現,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於2023年9月13日在體院舉辦頒獎典禮,向香港代表團獎牌得主頒發合共375萬港元現金獎勵。

 

體院於1994年推出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向各大型運動會中表現傑出的本地獎牌運動員頒發現金獎勵,以表揚及嘉許他們的努力及付出。香港賽馬會一直支持體院的工作,並由2023年起再度贊助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為期三年,提供現金獎勵予在七個大型運動會具卓越表現的香港運動員,包括奧運會、殘疾人奧運會、亞運會、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全運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杭州2022

亞運會概覽

2

金牌

2

銀牌

2

銅牌

> 200

參賽運動員數目

1

獎牌榜排名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概覽

2

金牌

2

銀牌

2

銅牌

10

參賽運動員數目

1

獎牌榜排名

現金獎勵總額(亞運會及亞殘運合計)

1,000 萬港元

杭州2022亞運會

(23.9-8.10.2023 中國杭州)

左起:招偉立、施純森、麥國輝、黎偉傑、何凱桐和何煒霖(橋牌)
左起:招偉立、施純森、麥國輝、黎偉傑、何凱桐和何煒霖(橋牌)
楊倩玉(單車)
楊倩玉(單車)
張家朗(左,劍擊)
張家朗(左,劍擊)
許龍一(高爾夫球)
許龍一(高爾夫球)
林新棟(左)及王瑋駿(賽艇)
林新棟(左)及王瑋駿(賽艇)
七人欖球男子隊
七人欖球男子隊
何詩蓓(游泳)
何詩蓓(游泳)

香港派出超過660名運動員和280名工作人員參加本屆亞運會,為歷來最龐大的代表團。港隊所獲獎牌數目和運動項目均打破歷屆紀錄,取得8金16銀29銅合共53面獎牌,其中51面獎牌由100名體院「A級」和「B級」精英體育項目的獎學金運動員奪得。

 

橋牌男子團體、單車女子個人公路賽選手楊倩玉、劍擊男子花劍個人項目選手張家朗,以及高爾夫球男子個人賽選手許龍一分別為其項目贏得香港亞運史上第一金。本屆港隊首金則由賽艇運動員林新棟及王瑋駿在男子雙人單漿無舵艇項目奪得, 七人欖球男子隊亦成功衛冕。何詩蓓先後在女子100米及200米自由泳以刷新亞洲紀錄的時間奪金,歷史性為香港增添兩面亞運游泳金牌。

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 – 杭州2022亞運會

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 – 杭州2022亞運會

為表揚香港運動員在杭州2022亞運會創下歷史佳績,香港賽馬會、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及體院於2023年10月22日舉行中國香港亞運獎牌運動員賽馬日,並透過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向來自18個體育項目的112名本地運動員頒發合共3,250萬港元現金獎勵。

 

頒奬典禮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GBS IDSM JP、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先生JP、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先生GBM GBS JP、體院主席鄧竟成先生GBS PDSM及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GBS JP主禮,並與體育界人士、教練及運動員等嘉賓共襄盛舉。

杭州2022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22-28.10.2023 中國杭州)

楊曉林(硬地滾球)
楊曉林(硬地滾球)
朱文佳(殘疾人羽毛球)
朱文佳(殘疾人羽毛球)
鄔文英(殘疾人草地滾球)
鄔文英(殘疾人草地滾球)
李志明(殘疾人草地滾球)
李志明(殘疾人草地滾球)
鄧順儀(殘疾人草地滾球)
鄧順儀(殘疾人草地滾球)
陳睿琳(殘疾人游泳)
陳睿琳(殘疾人游泳)
鄧韋樂(殘疾人游泳)
鄧韋樂(殘疾人游泳)
吳玫薈(左)和王婷莛(殘疾人乒乓球)
吳玫薈(左)和王婷莛(殘疾人乒乓球)

中國香港代表團共派出95名運動員和79名工作人員參與11項賽事,最終收穫8金15銀24銅,合共47面獎牌,其中40面獎牌由體院獎學金運動員奪得,佔獎牌總數的85%。

 

殘疾人羽毛球運動員朱文佳在男子SH6級單打項目奪魁,楊曉林在硬地滾球女子BC2級個人賽中為港隊增添一金。殘疾人草地滾球方面,鄔文英在女子B7級個人賽中稱后,李志明和鄧順儀則在混合B2級雙人賽中再下一城。泳將陳睿琳在女子S14級100米背泳及100米蝶泳中勇奪兩面金牌,隊友鄧韋樂則在男子S14級200米自由泳衛冕成功。乒乓球組合吳玫薈和王婷莛亦在女子WD22級雙打賽事增添金牌。

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 – 杭州2022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 – 杭州2022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為嘉許運動員在杭州2022亞殘運中取得佳績,體院於2023年12月15日舉行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頒獎典禮,向來自七個運動項目的46位獎牌得主頒發合共超過700萬港元現金獎勵。

 

頒獎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先生GBS JP、香港賽馬會董事黃嘉純先生SBS JP、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會長馮馬潔嫻女士SBS JP及體院主席鄧竟成先生GBS PDSM。

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

(5-15.11.2023 中國廣西)

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由前全國學生運動會和全國青年運動會合併而成。香港特區代表團派出共720名運動員參加34項目,終取得10金15銀23銅共48面獎牌。金牌運動員分別為羽毛球運動員吳詠瑢、尤漫瑩、楊盛材、馬術運動員安呈赫、沈憶淇、肖竣元、俞欣然、游泳運動員陳鎡樵、張智傑、林柏彤、李芯瑤、馬紫玲及武術運動員何証騫。

奧運及殘奧運資格

截至2024年3月31日,香港已取得巴黎2024奧運會15項來自五個體育項目,以及殘奧運12項來自三個體育項目的參賽資格,並預期在其後的資格賽取得更多參賽席位。

世界錦標賽

桌球

桌球運動員李朗逸、王均晉及陳惠淋於2023世界青少年英式桌球錦標賽男子17歲以下及女子21歲以下組別勇奪三面銅牌。青年運動員符歡在2023世界青少年10號球錦標賽中贏得19歲以下男子少年組銅牌。張家瑋則夥拍鄭宇喬在2023 IBSF世界桌球錦標賽中贏得男子團隊金牌,並在男子個人賽中奪得亞軍,吳安儀亦於女子賽奪銀,及後再下一城在2024年世界女子桌球錦標賽中獲得個人賽季軍。

劍擊

劍手黃純一在2023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創造歷史,奪得女子花劍個人(少年)項目銅牌,成為香港首位在世青賽贏得獎牌的女子花劍運動員。此外,張家朗、蔡俊彥、梁千雨及楊子加於世界劍擊錦標賽同樣取得銅牌,為香港贏得首面世錦賽團體賽事獎牌。

空手道

劉慕裳在匈牙利舉行的世界成人空手道錦標賽中勇奪女子個人形銀牌,為港隊創下歷來最佳世錦賽成績。

殘疾人羽毛球

男雙組合朱文佳和王鎮炎在2024殘疾人羽毛球世界錦標賽男子SH6級雙打勇奪銀牌。

殘疾人游泳

在2023世界殘疾人游泳世界錦標賽中,泳手陳睿琳於女子S14級100米蝶泳項目勇奪金牌。

帆船

青少年帆船運動員麥曉彤及Emily Polson在2023 29er世界錦標賽女子29er級別 (17歲以下)項目封后。

游泳

在2023年舉辦的第20屆世界泳聯游泳錦標賽中,何詩蓓於女子100米自由泳項目勇奪銀牌,成為香港首位長池世錦賽獎牌得主。及後在2024年第21屆世錦賽中,她在女子200米自由泳再創高峰,為香港奪得首面長池游泳世錦賽金牌,並分別在100米自由泳及100米蛙泳項目贏得1銀1銅。

 

青年運動員方面,麥世霆在第9屆世界泳聯青年游泳錦標賽男子200米蛙泳項目稱王,成為香港首位男子游泳世青賽金牌得主。

乒乓球

混雙組合黃鎮廷和杜凱琹在2023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勇奪銅牌。此外,由杜凱琹、林依諾、李皓晴、吳詠琳及朱成竹組成的香港女子乒乓球隊於2024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奪得銅牌,並取得奧運資格。

保齡球

由謝晉軒、黃鈞源及胡兆康組成的男子隊於2023世界保齡球錦標賽男子三人賽封王,為香港贏得繼2017年後第二面世錦賽金牌。

武術

香港武術隊在第16屆世界武術錦標賽贏得3金3銀3銅佳績,當中梁宇航為香港首摘世錦賽散打金牌。另外兩面金牌分別由劉子龍於男子南拳項目,以及何健欣、沈曉榆和楊子瑩在女子對練項目奪得。

傑出成績

體操

體操運動員吳汶思於第16屆亞洲少年競技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項目稱后,成為香港首位體操亞少賽金牌得主。

空手道

在第19屆亞洲空手道錦標賽,香港空手道運動員劉慕裳及曾綺婷分別於女子個人形及個人組手50公斤以下項目首度封后,為香港創歷史。劉慕裳先後奪得亞洲空手道錦標賽金牌、亞運會銅牌及世界錦標賽銀牌,成為香港首位登上世界空手道聯盟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

三項鐵人

彭詩雅在亞洲三項鐵人半奧距離錦標賽勇奪銅牌,為香港摘下歷來首面亞錦賽女子精英組獎牌。

更多體院獎學金運動員於國際綜合項目運動會及國際比賽的傑出成績,詳載於附錄一附錄二

榮譽及獎項

香港特別行政區2023年授勳名單

體院副主席馮馬潔嫻女士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23年授勳名單中獲頒銀紫荊星章,以表揚其致力廣動香港精英體育和殘疾人運動的發展。

2023十大傑出青年選舉

硬地滾球運動員何宛淇獲選為2023年度十大傑出青年,以嘉許她的體育成就及對社會的貢獻。

2023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

由港協暨奧委會舉辦的國泰2023年度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頒獎典禮於2024年4月24日舉行,表揚於2023年主要國際賽事中表現傑出的本地運動員,當中劍擊運動員張家朗及游泳運動員何詩蓓連續三年榮膺國泰星中之星香港傑出男/女運動員殊榮。

 

今屆選舉共收到54個體育總會提交的118個提名,最後經過評審團、體育傳媒及公眾投票選出得獎運動員。

國泰星中之星香港傑出男運動員

張家朗(劍擊)

國泰星中之星香港傑出女運動員

何詩蓓 (游泳)

香港傑出男運動員

張家朗 (劍擊)

朱文佳 (殘疾人羽毛球)

黃澤林 (網球)

許龍一 (高爾夫球)

黃鎮廷 (乒乓球)

香港傑出女運動員

吳安儀 (桌球)

劉慕裳 (空手道)

杜凱琹 (乒乓球)

江旻憓 (劍擊)

何詩蓓 (游泳)

香港最佳運動隊伍

中國香港男子足球代表隊 (足球)

香港最佳運動組合

中國香港羽毛球代表隊 - 混合雙打
鄧俊文, 謝影雪 (羽毛球)

香港男子花劍代表隊 -
張家朗/蔡俊彥/梁千雨/楊子加 (劍擊)

男子雙人單槳艇 -
林新棟, 王瑋駿 (賽艇)

善德基金會2023年度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

本年度共有83名青少年運動員憑藉在2023年取得的優異表現獲選為傑出青少年運動員。

 

其中,泳手麥世霆憑著驕人成績,榮膺全年最傑出青少年運動員。而年內三度奪得傑出青少年運動員獎項的乒乓球運動員陳顥樺及殘疾人游泳運動員張浚諾則獲頒為全年最佳青少年運動員。

 

中國香港乒乓總會及中國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則雙雙獲頒全年最積極參與體育總會獎。

 

由體院主辦、善德基金會冠名贊助、運動燃希望基金贊助,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及香港體育記者協會鼎力支持的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以季度形式表揚19歲以下青少年運動員的傑出表現。

體育項目

得主

體育項目

得主

第一季

劍擊

陳海琳

黃純一

帆船

麥曉彤

Emily Polson

殘疾人游泳

張浚諾

徐浩邦

第二季

田徑

徐穎恩

李紫桃

高爾夫球

劉弦

殘疾人游泳

張浚諾

徐浩邦

吳卓恩

帆船

Peter Jessop

馬鈺

三項鐵人

朱昕浩

霍泓軒

莫柏勛

黃嘉豪

劍擊

黃純一

陳諾思

體操

吳汶思

殘疾人保齡球

洪家龍

乒乓球

陳顥樺

麥明芯

第三季

桌球

李朗逸

王均晉

空手道

曾栢賢

殘疾人游泳

吳卓恩

帆船

麥曉彤

Emily Polson

滑冰

郭幸儀

林靜欣

跆拳道

羅貝兒

黃靖楠

網球

許立恆

譚善恆

武術

陳鎧澄

何証騫

黃奕妍

李雪萾

李天樂

李泓進

羅安衡

顏嘉穎

丁健乘

曾楚喬

高爾夫球

韓紫琳

劉弦

攀山

陳致滔

殘疾人乒乓球

彭穎加

足毽

曾善營

游泳

麥世霆

乒乓球

陳顥樺

姚鈞濤

保齡球

林嘉垚

梁匯智

黃焌銘

袁焯軒

第四季

田徑

賈慧妍

廖曉朗

體育舞蹈

陳莃嵐

李泳蕎

空手道

曾栢賢

黃幸宜

野外定向

馮匡正

蕭沛悅

殘疾人乒乓球

彭穎加

賽艇

陳柏匡

游泳

麥世霆

乒乓球

陳顥樺

黃凱彤

三項鐵人

陳睿浲

林樂仕

滑浪風帆

何銘諺

輪椅劍擊

陳㬢

桌球

符歡

馬術

安呈赫

沈憶淇

肖竣元

俞欣然

攀山

高子棋

殘疾人游泳

張浚諾

滾軸運動

陳彥霖

李悅意

七人欖球

Luke Bannon

Oliver Clarke

李子傑

莊沛達

Maurits Kennes

Kyran Lacy

Thomas Langley

Fritz Mahn

David McMurtray

Zachary Medeiros

Matthew Rickard

Oliver Sincl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