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運動員
體院十分重視運動員的全人發展,並一直積極推行運動員教育和職涯支援服務,以滿足他們在運動生涯中不同階段的需要。
1
截至2023/24年度與大專院校簽訂的合作備忘錄數目
50
2023/24年度透過合作備忘錄及學生運動員計劃入讀大專院校的精英運動員數目
20
2023/24年度在「夥伴學校計劃」下就讀的運動員數目
1
2023/24年度入讀大專院校的夥伴學校運動員數目
教育支援
體院於2015年與英基學校協會及林大輝中學合作,推出夥伴學校計劃,為年輕運動員提供度身訂造的課程,以滿足其訓練及教育需要,讓他們能夠投身全職訓練,同時繼續高中學業。於2022/23學年共有13名運動員畢業,當中七人獲大專院校取錄,而於2023/24學年則有24名運動員參與夥伴學校計劃。截至2024年3月31日,共有55名運動員正於夥伴學校就讀。
體院與八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及四所自資專上院校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提名全職獎學金運動員申請報讀本科全日制學士、研究生課程或副學位課程。2023/24學年共有83名運動員透過合作備忘錄入讀高級文憑、學士或研究生課程。
教資會於2022 年推出「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協助精英運動員在2022/23 至2024/25 三個學年間入讀教資會資助大學,並提供具針對性、多管齊下和個人化的學習支援。2023/24學年期間,體院與教資會資助大學及自資專上院校合作舉辦了 11 場簡介會及校園參觀活動,並合共有59名運動員透過此計劃入讀大專院校。
此外,體院為運動員提供多項教育及職業規劃服務,包括補習、進修資助及獎學金。截至2024年3月31日,共有569名運動員受惠於各項教育支援服務。
政府向香港運動員基金注資2.5億港元,加強對運動員體學雙軌發展的支援,教育資助得以大幅增加,包括放寬申請資格門檻、擴闊合資格課程資歷範圍、增加學術課程數目,以及提升資助上限 。此外,基金增設運動證書課程資助,支持運動員報讀相關課程。運動員亦可申請學費及生活津貼資助。2023/24年度,基金透過教育資助及運動證書資助兩個類別,合共批出913萬港元,資助54名運動員直至2028/29學年的學費,協助他們繼續修讀專上課程及運動證書課程。
教育資助
體育項目
獲資助運動員
田徑
高澔塱
羽毛球
馬子雪
尤漫瑩
桌球
盧浩琛
單車
羅子駿
梁愷樺
莫沚駿
繆正賢
劍擊
何思朗
薛雅齊
體操
陳芷芯
空手道
鄭栩彬
馬嘉敏
鄧宇軒
小型賽車
余家寶
拯溺
陳芷晴
周芷晞
簡浩軒
李欣彤
曾珀豪
殘疾人游泳
周宏基
聶建軍
賽艇
黃浩然
七人欖球
黎卓仁
虎拿當尼
岑惠心
滑冰
朱定文
壁球
林承鋒
林溢庭
游泳
麥世霆
乒乓球
江天一
林兆恒
林依諾
李凱敏
鮑奕文
黃凱彤
網球
黃澤林
王康傑
王康怡
滑水
陳舜青
滑浪風帆
鄭俊樑
楊樂
武術
張溢霖
何彥政
沈曉榆
楊子瑩
運動證書課程資助
體育項目
獲資助運動員
健美
蔡佳潤
杜雪欣
單車
梁愷樺
體操
陳芷芯
拯溺
周芷晞
簡浩軒
李欣彤
職涯發展
除教育支援外,體院透過精英運動員學徒體驗計劃協助運動員為職涯轉型作好準備。此計劃自2020/21年度提升支援內容後,不但向準備於兩年內退役的運動員提供教練技巧培訓和工作機會,還讓他們汲取行政經驗,使運動員退役後的出路更多元化。計劃由2008年推出至今,已有39名運動員受惠。
2015年,香港運動員基金轄下設立精英運動員優秀表現嘉許計劃,並於2020/21年度起大幅提升資助額,包括增加最高級別資助上限達165%,以表揚表現傑出的運動員,同時為從高水平賽事中退役的運動員提供更多支援,協助他們轉型發展,開展第二事業。計劃推出至今已有93名運動員受惠。2023/24年度,此計劃合共撥款1,375萬港元予18名退役運動員,包括:
精英運動員優秀表現嘉許計劃
體育項目
獲資助運動員
羽毛球
何煒麟
譚進希
黃永棋
桌球
區志偉
李俊威
連騰浩
單車
李慧詩
劍擊
廖文希
七人欖球
鄭家慈
芬尼
曉臣
荷迪
湯麥堅
岑惠心
壁球
葉梓豐
保齡球
陳淑嫻
滑浪風帆
陳晞文
鄭俊樑
社交及個人發展
體院針對為運動員的需求,度身訂造不同計劃,讓他們在全情投入精英訓練的同時,亦能兼顧社交及個人發展。
2023/24年度,體院為434名獎學金運動員舉辦了35個網上或面授工作坊,涵蓋個人形象建立、公開演講、烹飪技巧、藝術美工及社會關懷等不同範疇的技能及知識。
年度內共有477名精英運動員入住運動員宿舍,在便利、舒適及專業的環境下居住和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