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國際科學研討會讓體育界專業人士
分享培育精英青少年運動員的經驗
第三屆國際科學研討會上周末(三月十五日及十六日)於香港體育學院(體院)圓滿結束,接近二百名本地及海外體育界人士參加,當中包括體育策劃及行政人員、科研及培訓專業人士,以及運動愛好者。
研討會由體院主辦,今年以「精英青少年運動員:綜合生物心理社會方法提升運動表現」為主題,多位來自英國、美國、澳洲、中國內地及本港的資深體育專業人士擔任講者。參加者均表示研討會內容充實,在精英青少年運動員發展方面的資料既新穎又獨特,獲益良多。
體院副主席及精英培訓及運動員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啟明教授在致歡迎辭時表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去年宣佈將於二零一零年在新加坡舉辦首屆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屆時,來自世界各地14至18歲具體育天賦的年輕運動員,將參與這個高水平的比賽。舉辦是次研討會的目的是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讓本地及海外體育界專業人士在培育精英青少年運動員成材的題目上,交換最新的資訊和研究發現。」
與此同時,體院院長李翠莎博士與田野教授在研討會開幕禮上簽訂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係備忘錄,藉此加强雙方在精英培訓科研支援的合作。
研討會的演講內容十分豐富,首日早上時段先由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馮劉掌珠介紹從中國香港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角度看精英青少年運動員的發展。繼而由香港大學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所長及客座教授艾博斐教授(Bruce Abernethy)講解感知肌能技巧在運動表現中擔當的主要角色、及英國Brunel University的Celia Brackenridge講座教授探討全世界違反兒童運動福利的證據及運動團體考慮怎樣從政策和應用兩方面來回應這問題。
下午時段則有美國德州Tarleton State University的Robert Malina院士評論對衡性訓練項目對早熟青少年成長及受傷的潛在影響、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王香生教授探討青少年精英運動員的水份補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江崇民教授論述中國青少年體質現狀和演變趨勢的數據。
第二日的研討會探討如何從心理學、訓練監控、營養及預防勞損受傷等主題,幫助青少年精英運動員預防運動衰竭。講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及運動研究碩士課程主任梁啟思(Chris Lonsdale)、沙田威爾斯醫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副顧問醫生及運動創傷科主任容樹恆醫生、以及體院運動科學專家袁慧儀博士、姒剛彥博士及鍾素珊。
同日下午設有工作坊,提供實用方法協助教練建立與兒童運動員之間的規限及維持彼此關係,評估及促進技巧學習的方法,以及評估和衡量青少年運動員的成長。
國際科學研討會獲得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世界衛生組織運動醫學暨促進健康中心、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及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