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教育系列手册 VII - 胫骨痛症
引言
胫骨痛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诊断,它只是用来形容胫骨下三分一后内侧部分(图一)有疼痛及触痛症状的代名词,其所包含的问题有:
-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
- 应力性骨折
- 间隔区综合症
这些问题普遍见於经常在硬地上跑跳的人士,例如:短跑、长跑、篮球、排球等项目运动员、健康舞爱好者及古典舞舞蹈家等。
简介
-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
骨膜、腱鞘、肌肉或骨间膜因为拉伤或机械性刺激产生发炎而引起的病症,一般症状只会在活动时出现,休息时便很快消失。
- 应力性骨折
由细微的骨折开始,其后可变成肉眼可见的问题,患者的胫骨一般会有明显的触痛点,症状会於剧烈运动时出现,最后连所有负重活动甚至休息也会疼痛。
- 间隔区综合症
当运动时肌肉内的压力增大,使骨膜间隙的隔区(图二)(前、外侧、深后及表后)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受到阻碍,患者只会在活动时有痛楚,休息时便很快消失,但触痛可能仍然存在;情况严重时,被该间隔区的神经线所控制的地方亦会麻痹或有麻刺感。
胫骨痛症的诱因
- 不合适的运动鞋
穿破旧、缺乏足弓保护及避震的运动鞋不能抵消脚跟著力时的重覆震动,增加对骨的应力。鞋前端脚趾关节位置部分要能伸屈自如,否则会增加后间隔区的受力。
- 足型及生物力
足部的柔韧性过高或者扁平足都会加强对胫骨后肌(部分负责支持内足弓)的应力,而足弓高则避震能力欠佳,加重胫骨的应力。
- 下肢过度内收会增加足部内翻(图三),因而增加了胫骨后肌的活动。足部过度内翻是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的主要成因,跑步时髋部外旋及在田径场上转弯时过分倾斜亦会增加足部内翻;另外,前足著地的跑姿也会因为下肢增加受震而可能引起胫骨痛症。
- 过重及体能状况差
跑步时下肢所受的力度是个人体重的倍数,所以过重的人特别容易患上胫骨痛症。体能状况越差,在同样运动量下,身体的超负荷程度便越大,这些负荷在跑步时大部分是由外侧及后间隔区的下肢肌肉承受。
- 肌肉不平衡及热身不足
趾长屈肌、小腿肌肉过紧及/或足内附肌过弱会导致胫骨痛症,适当的热身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及血液运流,否则会加速轻微拉伤及发炎现象。
- 训练地面不妥
经常在硬地上跑步会令肌腱劳损,使腓骨及胫骨承受扭力,在高低不平及山路上跑更会增加下肢间隔区的应力。
- 训练过度
过多及过急的训练容易使运动员患训练过度综合症。
治疗
- 积极性休息
如果症状严重及患病已久,运动员必需有一段时间的休息,避免进行引起痛楚的活动,但是仍然可以在水中跑步或踏单车。患应力性骨折者,需要有 X 光片证实伤口已经愈合才可回复完全正常的训练。
- 药物
医生处方的非类固醇性消炎药一般亦有帮助。
- 物理治疗
冰敷及电疗可以有镇痛及消炎的功效。另外,物理治疗师亦会因应个别运动员的状况,教授特别的伸展及增强肌力运动。
- 鞋垫及运动鞋
拥有避震及纠正足部内反及扁平足功能的鞋垫可以帮助减低症状,换掉破旧的鞋子吧!运动鞋要能适当地支持脚跟及足弓部分。
如果已接受传统性治疗四至六个星期;但症状仍然持续的话,患者便可能需要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本文由香港体育学院运动员及科研事务科运动医学部提供作参考之用。
查询资料,请联络运动医学部
电话:2681 6134